什么是都市型农业?

首页    技术动态    什么是都市型农业?

    “都市农业”的概念,是上个世纪五、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。都市农业(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)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。它是指靠近都市,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,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、多功能的农业。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,还可以为人们休闲旅游、体验农业、了解农村提供场所。
 
  都市型农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,上海是最早研究并付诸实践的城市。上世纪90年代,随着浦东开发,上海以全世界惊异的速度朝着国际性大都市方向发展,上海城乡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原来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大都市的要求,市委、市府在总结城郊型农业(两个立足点:农民口粮和城市副食品立足自给)基础上,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,于94年提出了上海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发展的目标,并将其纳于上海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。
 
  都市农业建设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:农民收入明显增加;农业产值稳步增长;亩均产出明显提高;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;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进展;农业生态建设加快了推进速度;现代农业水平有较快提升等。
 
  加快都市型农业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包括:人力的制约;土地的制约;农民住宅的制约;基础设施的制约;农业生产方式的制约;农业经济效益制约等等。
 
  都市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  (1)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,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;
 
  (2)都市农业的生产、流通和消费,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,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,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。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,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,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、相互补充、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;
 
  (3)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,而且要进行生态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,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;
 
  (4)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集约化的经营方式,实现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发展,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。
 
  都市农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:
  1.观光农园。开放成熟的果园、菜园、花圃等,让游客入内采果、拔菜、赏花,享受田园乐趣。
 
  2.市民农园。这是由农民提供农地,让市民参加耕作的园地。
 
  3.休闲农场。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,游客不仅可观光、采果、体验农作,了解农民生活,享受乡土情趣,而且可住宿、度假、游乐。
 
  4.除上述类型外,还有假日花市、农业公园、教育农园等其它类型。
 
    我国加入了WTO,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将受到相当大的冲击,如何在保证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,确保农民收入的提高,是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,而兴办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场,将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思路。

2013年4月17日 00:00
浏览量:0
收藏